刑事和解“破坚冰”,民事双案“事了结”
在乡村的土地上,两座相邻的养殖场本应是守望相助的邻里,然而徐某与李某之间,却因多年的矛盾纠纷,横亘着一道难以融化的坚冰,让原本和睦的乡邻关系变得剑拔弩张。
矛盾初现:一道围栏引发的通行之争
2021年,李某在其养殖场附近的道路上搭建了围栏。徐某认为,李某搭建的围栏堵塞了通往其养殖场的“唯一”通道。自此,原本平静的邻里关系被打破,双方心中埋下了不满的种子,隔阂悄然产生。
矛盾升级:果树被毁激化积怨
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的矛盾并未得到缓解,反而在2022年3月进一步升级。徐某种植的三华李和桃树被李某挖土机的毁坏。辛苦栽种的果树被损毁,这让徐某怒火中烧,两家的积怨也随之加深。
矛盾爆发:报复行为引公诉
多年的积怨如同随时可能爆炸的火药桶,终于在2024年6月彻底爆发。徐某怀疑李某拔掉了自己种植的枫树,新仇旧恨交织之下,愤怒冲昏了他的头脑。为了报复李某,徐某砍倒了李某种植的柠檬树,价值约60000元。徐某的这一报复行为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 ,让这场邻里纠纷彻底升级为刑事案件。
诉讼不断:旧怨难平陷僵局
在矛盾不断升级、爆发的过程中,双方也试图通过诉讼途径解决旧怨。2024年7月,徐某就2021年李某搭建围栏导致通道堵塞一事起诉李某,要求其拆除围栏并赔偿损失;2025年6月,徐某又就2022年自己的果树被李某毁坏一事起诉,向李某索赔。然而,一次次的诉讼并未解开两家的心结,多年积累的怨恨如同顽固的枷锁,让案件的解决陷入了僵局。
刑事和解:破冰之举化解僵局
面对这剪不断、理还乱的局面,刑事承办法官深知,机械判决只会让矛盾在程序终结后继续暗流涌动。刑事承办法官以刑事和解为突破口,开始了艰难的“破冰”之旅。一次次推心置腹的背对背沟通,一轮轮入情入理的法律释明,刑事承办法官将法理掰开揉碎,既阐明故意毁坏财物的严肃性,更剖析“冤冤相报”对彼此长远利益的伤害。最终,在情、理、法的多重感召下,徐某真诚悔过,李某也愿意给邻里关系一个“重生”的机会——双方终于放下成见,在刑事和解协议上签名。
这份来之不易的刑事和解,如春风化雨,瞬间融解了所有关联纠纷的冰封:刑事和解达成后,徐某心中的怨气得以真正疏解,他主动向法院申请撤回对李某的财产损失赔偿起诉,一宗悬而未决的案件就此圆满落幕。而因通行权引发的纠纷案,尽管该案历经一审、二审,程序已完结,但双方当事人心中不服,刑事和解如一把钥匙,打开了彼此心结。徐某与李某均表示:“心气顺了,法官的判决我们认!”真正实现了“案结事了”。
下一步,翁源法院将持续用好此案“以刑事和解为钥,解锁关联积怨”的成功经验,将其融入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努力实现“化解一案、治理一片”的社会效果。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