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祖坟!翁源法院发展新时代 “枫桥经验”,以 “听、释、换、断四步调解法”化纠纷暖民心

作者:  信息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5-03-18  浏览次数:734 [打印此页 关闭此页]

温馨的春节刚过不久,人们带着新春的喜悦回归正常工作和生活。然而,回溯春节前夕,翁源县翁城镇胜利村却因一起祖坟损毁事件,陷入了紧张与矛盾的漩涡之中。

当时,胜利村王氏祖坟被损毁,这一事件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千层浪。王氏村民情绪激动,与涉事薛老板的矛盾迅速激化,对立情绪愈发严重。翁城综治中心多次介入调解,始终未能平息这起纠纷,紧张的氛围一触即发,王氏村民甚至扬言要上访,事态一度朝着难以控制的方向发展。

关键时刻,综治中心按照翁源县“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工作要求,紧急吹响“哨声”,向翁源法院等相关单位寻求帮助。翁源法院李法官接到消息后,凭借着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敏锐地意识到这起纠纷的复杂性和紧迫性,尤其是临近春节,若不及时妥善化解,有可能演变成群体性上访事件,给社会稳定带来严重影响。于是,李法官立即法官助理小王和书记员小余,迅速奔赴综治中心。

到达现场时,综治中心门口已聚集了几十名情绪激动的村民,他们用客家话大声呼喊着“还我族地(意为祖坟),打倒保护伞”。面对这一混乱场面,李法官沉着冷静,他一边示意村民们先冷静下来,一边有条不紊地与综治中心廖主任、司法所曾所长、派出所吴副所长等组成临时调解组,并确定由李法官主持此次调解工作。

调解过程中,双方各执一词,矛盾焦点集中在祖坟损毁的事实、金骨的去向以及赔偿问题上。薛老板解释称,自己承包了水利建设工程,使用胜利村部分土地作料场时并不知晓地下有祖坟工程是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工期紧张,如今村民阻扰施工已让工程陷入停滞,希望尽快恢复施工。而村民代表则指出,家族共有七穴祖坟在料场,多穴祖坟遭受不同程度损坏,其中一穴金骨失踪,怀疑该穴金骨被薛老板故意藏匿,坚决要求归还金骨,否则绝不善罢甘休。为了全面了解情况,李法官带领调解组和部分村民前往现场查看所见情况与村民代表描述基本一致。

回到调解大厅,李法官深知,该起纠纷人数众多,各方意见分歧较大,集中调解难度高,遂综治中心廖主任、派出所吴副所长默契交换眼神,分开双方调解工作。

调解现场

 

调解过程中,李法官充分运用“听、释、换、断四步调解法”。“听”时,认真倾听双方陈述,适时插入简单询问全面了解案情;“释”时,从情理和法理出发,运用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和法律知识,向双方解释清楚相关问题,分析利弊;“换”时,李法官设身处地为当事人着想,拉近与他们的距离,引导双方换位思考;“断”时,在双方僵持不下时,提出相对公平公正的调解方案。李法官向村民代表分析修复坟墓的费用和精神损害抚慰金的合理标准,并搜索相关案例供他们参考;同时也向薛老板说明村民的感受和合理诉求,希望他在赔偿金额上适当提高。经过多轮沟通协商,双方的赔偿金额分歧逐渐缩小。

最终,在李法官和调解组的不懈努力下,双方达成一致调解协议:薛老板一次性赔偿村民10万元,包含修复、重建费和精神损失补偿,村民们不再阻挠施工。调解成功后,薛老板当场向村民们致歉并履行付款义务,这剑拔弩张的纠纷得以圆满化解,调解大厅里弥漫着和解的温暖气息。

从综治中心出来时,夜幕已降临,李法官自豪地向法官助理小王和书记员小余传授“听、释、换、断四步调解法”。他表示,这一方法是从已退休的老法官身上学来的,关键在于全程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把当事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急当事人之所急。

翁源法院始终牢记司法为民的宗旨,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积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司法的温度与力量,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照进每一个角落。